吴国派人向吴王夫差告急,夫差担心消息泄露,会被参加会盟的诸侯得知,遂将七个报信的使者全部处死。直到“黄池会盟”结束,夫差这才紧急回国,派人向勾践送去厚礼请求议和,勾践虽然大败吴军,但也认为目下无力灭吴,遂同意与吴讲和。
周敬王四十二年(前478年),趁着吴国连年天灾、兵疲民饥、军队分散的有利时机,越王勾践经过数年筹备后,再度大举攻吴,并于同年三月大败吴军于笠泽。
周元王元年(前475年)秋,越王勾践对吴国发动总攻,于同年十一月包围吴国都城。周元王三年(前473年),在历经三年的围城战后,越军终于攻破吴都,吴王夫差自缢而死(另说伏剑而死),吴国灭亡。
灭吴之后,越王勾践率兵北上中原,大会齐、晋等诸侯,向周天子进献贡品,从而称霸中原。范蠡则因多年辅佐之功,被拜为上将军。
返回吴国后,范蠡认为自己声望太高,而勾践为人只可共患难,不可同富贵,遂上书向勾践请辞说,“臣听闻主忧臣劳,主辱臣死。昔日君王受辱于会稽,臣之所以不死,就是为了报会稽之耻。如今既然已经雪耻,您就当臣已经为会稽之耻而死了吧。”
离开越国之后,范蠡写信给文种说,“蜚鸟尽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越王为人长颈鸟喙,可与共患难,不可与共乐。子何不去?”
意思是说,飞鸟被射尽,良弓便会被藏起来;狡兔以死,良狗便会被烹杀。勾践此人长得脖子长而嘴像鸟喙,这种人只可共患难而不可共享乐,你最好尽快离开他。
文种看过信后,虽然不愿就此放弃好不容易获得的富贵荣华,但内心深处还是警醒了起来,自此以后开始称病不朝。然而纵使如此,仍然有人在越王勾践面前进谗言,言称文种阴谋作乱。勾践初时还不太信,但随着进言之人越来越多,也不免疑心大起。
最终,勾践派人赐剑给文种说,“当初你教我伐吴七术,寡人仅用了其中三种便击败了吴国,其余四种还在你那里,你就替我去先王面前尝试一下那四种策略吧。”文种怎能不明白勾践的意思,无奈之下只能引剑自刎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