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数据结构 1、数据结构的起源 1968年,美国的高纳德教授开设了一门基本算法的课程,开创了数据结构的先河。 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数据之间关系和操作的学科,而非是计算方法。 数据结构+算法=程序 沃思凭借这名个论点,获得图灵奖,这句话展示出了程序的本质。 2、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:所有能够输入到计算机中去描述事物的符号。 数据项:有独立含义的数据最小单位,也叫域。 数据元素:数据的基本单位也叫节点、记录。 数据结构:数据元素和数据关系的集合。 算法:数据结构所具备的功能,解决特定的问题的方法。 3、数据结构的三个方面 数据的逻辑结构 数据的存储结构 数据结构的运算
二、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 数据的逻辑结构: 集合:数据元素同属于一个集体,但元素之间没有任何关系。 线性结构: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一关系(表)。 树型结构: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对多关系(倒悬树)。 图型结构:数据元素之间存在多对多关系(地图) 数据的物理结构: 顺序结构:数据元素存储在连续的内存中,用数据元素的相对位置来表示关系。 优点:随机访问,访问效率极高。 缺点:空间利用率低,对内存要求比较高,插入、删除不方便。 链式结构:数据元素存储在彼此独立的内存空间中,每个独立的元素也叫节点,每个数据元素中增加一个数据项用于存储其它元素的地址,用来表示元素之间的关系。 优点:插入、删除方便,空间利用率高。 缺点:不能随机访问,只能由前到后逐个访问。 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对应关系: 表 顺序 链式 树 链式 顺序 图 顺序+链式 每种逻辑结构采用什么物理结构存储并没有明确规定,通常根据实际的难易程度以及空间、时间方面的要求,来选择最合适的物理存储结构。
三、数据结构和运算 1、建立数据结构 create 2、销毁数据结构 destory 3、清空数据结构 clean 4、数据结构排序 sort 5、删除元素 delete 6、插入元素 insert 7、访问元素 a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