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于这一习俗以新娘为主要逗趣对象,故又称“闹新娘”、“耍新娘”,旧时还称为“戏妇”。闹房在古代保留了这一原始习俗,闹洞房本身确实是一种传统文化,还是有它正面意义的。
洞房来由从古至今虽然说法不一样,但是大体的含义都是相同的:夫妻结婚后的第一次的居所就是洞房;远古时期是洞穴所垒起来的房子,称之为洞房。
而当宾客散去,晚上的时间呢则留给了一对新人,也就是入洞房,代表着的夫妻生活正式开始,确定两人的关系,为绵延子嗣做准备。
人类从洞穴的居住到今天的高楼大厦平地起,它桓古不变的永久意义从未改变过,而人们把结婚后的第一个晚上仍然称之为“洞房花烛夜”,这就是它的缘由。
“洞房”的来历
很久以前,人们习惯地把新人完婚的新房称作“洞房”。可见,“洞房”美称的由来己很久。但何时何谓将新房称作“洞房”呢?
相传,远古时期,陶唐氏尧称王不久。非常关心放牧人的生活。有一天他亲临牧区问苦,忽然传来一般幽香,远处有一位漂亮的女子手执火种飘然而来。
尧王惊呆了,问牧民才知是鹿仙女,从此尧王食不甘味,一心惦着仙女,决计下山寻仙。 尧王带领四个大臣访仙于晋南“仙洞沟”,久觅不得。
忽见一俏丽梅花鹿悠然从姑射仙洞走来,尧王知是仙女,便迎了上前去,正要接见时,一条大蟒突然窜出,直逼尧王,尧王措手不及。只见鹿仙女己近跟前,用手一指,大蟒顿时颤抖不己,仓惶而逃。
尧王身材高大魁悟,相貌堂堂,仙女窈窕美丽动人,两人一见钟情,一段美好的神话佳缘从此喜结成了。他们在姑射仙洞完婚,一时祥云缭绕,百鸟和鸣。
到了傍晚,结鸾之时,一簇神火突然于洞顶,耀眼夺目,光彩照人。从此,世间也就有了把新娘的房子称作洞房,把新婚之夜称作洞房花烛夜的习俗了。
古代闹洞房是比较文雅的或者说是一种仪式,可是如今闹洞房早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,本来是该消亡的东西的,但是恰恰相反,如今的闹洞房却成了一种陋习,实属不该。各位看官,您说呢?
喜欢的朋友,请关注、转发、分享、点赞、评论、收藏吧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